产后腰痛,你所不知道的事-龙人康复医学科
产后腰痛怎么办?
母亲在十月怀胎的期间怀揣着期待,也承担着不易。面对宝宝在肚子里日渐动静,自己腰椎的负担也越来越大,你身怀珍宝,有无人能替你分担重量。
有的母亲可能怀孕前腰就不太好,怀孕期间和产后更是加重了腰痛;有的母亲腰本来没有问题,到腰椎骨盆稳定性差耐不住长期身体负担的逐渐加重,最终出现腰痛;有的母亲在怀孕和产后期间没有掌握正确的做法,比如不良姿势喂奶,长期卧床,月子期间劳累等引发恼人的腰痛;再加上怀孕期间松弛素,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差等原因,无法抵抗腰痛来袭。
这几天,接触了好几个产后腰痛的患者,疼痛许久,对生活影响挺大,但一直没有找到好办法,她们在这里通过运动康复的方式重新找回了希望。趁此机会我正好写一下这方面的文章,能够让你做好预防,及时有效的康复,希望对大家很有帮助。
根据2012年英国一个著名的荟萃分析,产后腰痛的概率高达40%以上,也就是将近两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赶快趁此讨好的机会去关心一下老婆吧!
先谈一谈,产后为什么会那么容易引发腰痛,知道了原因,我们才能够更好的知道如何有效康复。
1、激素水平
由于怀孕期间,孕激素雌激素分泌旺盛,目的就是使得生产时骨盆周围的韧带松弛范宇文,以便婴儿顺利产出,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骨盆周围韧带松弛必然会导致腰部骨盆的结构稳定性下降,然而遗憾的是韧带的松弛又不能通过锻炼来加强,韧带作为被动稳定系统一旦失稳,腰部疼痛就会逐渐产生,那么就必须加强其他稳定结构,这个过程一般会持续到产后3-5个月。
2、肌肉松弛。
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约60.3%,剖宫产者则高达70.8%。腹部肌群的弱化导致腰部、脊柱两侧的肌肉代偿性负荷增加,“拉坠感”的腰酸背痛自然就产生了。另外阴道生产会对盆底肌产生一定影响,松弛的盆底肌使得我们的腹部“气缸”失稳,产生腰痛。
3、腰椎前突过度,骨盆前倾
怀孕时,由于腹部的不断膨大,身体重心会向前上方转移,这个时候为了保持平衡,妈妈们势必会增加腰椎前突和骨盆前倾来维持重心平衡,造成“下交叉”的体态,下交叉体态又和腰痛息息相关。
4、怀孕期间静坐少动
妈妈们一旦怀孕,就步步惊心,时时在意,生怕稍微一点风吹草动就伤及孩子,而且在“月子期间”会有同样的问题,静坐少动而且营养过剩。长期静坐少动,整体机能都会下降,腰部肌肉力量下降,腰椎就会失稳;同时长期坐姿,髂腰肌高度紧张而臀大肌被动拉长而无力,骨盆的稳定性结构再次失稳,腰痛随之而来。
5、姿势不良造成慢性损伤
在怀孕期间和生产过后,妈妈们一些不良的抱孩子,换尿布问天网上海,喂奶等姿势加重了原有的下交叉或者给予腰椎不良的压力,造成腰部的疼痛。通过针灸、针刀可以迅速缓解疼痛。
6、生理性缺钙
孕产期,会产生生理性缺钙,生理性缺钙就要小心骨质疏松,一般来说骨质疏松最容易产生的就是腰椎疼痛。
7、精神心理未能适应
生产毕竟是人生大事,产后新妈妈心理会发生巨大变化,一些产妇可能出现产后抑郁。大约40%的抑郁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包括腰背部的疼痛。以上七点基本总结了产后腰痛的主要问题,大概分为三类。一是由于激素水平导致的缺钙和韧带松弛;二是姿势和活动导致的腰椎失稳;三是产后的心理问题。
妈妈们在孕产期间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健一公馆,所以首先要密切观察自己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是否缺钙,骨质疏松等;再次要做好心理准备,在孕产期间可以进行一些娱乐性活动,有氧运动等,但要注意不能是剧烈的活动;产前的减肥、康复非常重要,如果肥胖下、身体状态不好下生产,不仅对自己,对孩子也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产后腰痛我们如何治疗呢?
目前采用针灸理疗+运动康复是产后腰痛最佳康复方式。
针灸理疗:我们来一起看一则案例。
29岁的小雨是一位产后11个月、刚给孩子断奶的年轻妈妈。自产后开始,小雨即开始感觉到腰部僵、累、酸痛不适,久坐后症状会明显。家人和她都以为腰痛是在剖宫产时腰部打麻醉引起的,注意休息就能好。可症状并未随着时间减退,反而较前加重,且时不时地会感到右足的第1/第2以及第4/第5趾间麻木。
小雨的家人打听到针刀治疗腰痛效果很好,而且无痛苦、无副作用;就专门陪着小雨到医院找医生咨询针刀治疗产后腰痛的事情。
龙岩市名中医邱晓虎主任仔细询问了小雨的病情,并认真给她做了检查:步入诊室,腰脊肌紧,腰2至骶1棘突两旁、两侧臀部多处压痛(+)。关节活动可,下肢肌力、感觉正常。直腿抬高试验(-)。拍了腰椎正侧位片:无明显异常。结合病史、查体以及辅助检查,邱主任认为小雨患的是:产后腰痛。由于十月怀胎,加上产道骨结构放松,相关腰、骶部的软组织会受到缓慢但长时间的牵拉而产生劳损,部分肌纤维因此而紧张、变硬甚至肌化;生产后局部应力忽然消失,这些紧张、变硬的软组织无法短时间恢复,加上产妇产后未行康复或康复训练不当,局部软组织的代谢无法恢复正常,代谢物质滞留变成炎性物质而引起腰部酸痛、累感等症状。
针刀疗法对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良效,不仅不用药物、而且没有任何负作用。小雨及其家人要求立即接受针刀治疗。5分钟的治疗结束后,小雨当即感觉腰部轻松了许多。邱主任告诉小雨:回去要注意避寒保暖,也不要长时间靠卧在床或沙发上。最好睡硬板软垫床,并进行适当的身体及腰背肌锻炼;注意饮食平衡,还要多晒太阳。1周后再复诊,有不适随诊。2次治疗后,小雨的腰痛症状完全消失了。
经过医生的治疗后,效果不错,那么如何继续改善和维持我们健康的腰部呢?运动康复能改善的就是我们的腰部失稳状态,通过改善下交叉,增加腰和骨盆椎稳定性来缓解腰痛詹国团。
产后康复什么时候开始呢?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保守来看,产后6周内都应该避免任何形式的剧烈运动。
顺产如果产后恢复情况良好,可以在6周后开始恢复性运动。剖宫产根据恢复情况可以在产后6到8周开始恢复性运动。由于剖腹产需要一定时间的瘢痕愈合,过度剧烈的运动就会导致愈合不良。中学生好段摘抄产后的康复训练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段,是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评估之后得出。
1、进行呼吸模式重建,怀孕期间,由于肚子的不断膨大,妈妈们经常使用胸式呼吸了,动用的膈肌较少,而膈肌就是主要对腰部内部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一块肌肉,所以我们重建膈式呼吸是第一。
我们可以采用仰卧位,屈髋屈膝自然放松,吸气时用鼻子吸气,膈肌下降,肋骨向两遍展开,腹部向上向两侧鼓起,腰部压床。呼吸时用口缩唇呼吸,腹部自然放松。每天训练10分钟左右。
2、“DEAD BUG”死虫子训练,死虫子训练是一项低难度低强度但是很有效的激活核心稳定肌群的练习。
每组10-15个,进行2-3组。四肢朝天,腰部贴紧床面,收缩腹部,自由呼吸,右侧手和左侧腿同时放下然后交换算1个,动作要缓慢有控制。【详见:躺着就能解决腰痛】
3、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肉是环绕阴道的肌肉形成一个吊带,支持着盆腔的器官(膀胱、子宫和肠)。怀孕的时候,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作用于盆腔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处于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所以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不可避免十个月的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的损伤。盆底肌的训练其实从孕期就可以开始了黎川天气预报,盆底肌力量的加强会促进顺产的进行
Kegel训练就是练习提肌的收缩,就像人们在努力憋尿或者抑制排便的动作一样。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5~10秒,放松5~10秒,反复10~15次,为一组,进行5-8组。收缩这些肌肉,不需要绷紧腹部和臀部肌肉。这个提肛运动时时刻刻都可以进行,在地铁上,上班时,看电视时都可以进行。
4、改善“下交叉”——骨盆前倾。
下交叉主要是髂腰肌,竖脊肌的紧张以及臀大肌,腹直肌的力量不足造成的骨盆前倾和腰椎前突的姿态,所以要改善腰痛就要通过改善姿态入手。
髂腰肌的伸展:以牵拉右侧髂腰肌为例,右侧下肢放在身后,左腿向前支撑,躯干挺直,骨盆向前顶,感觉到腹部下放和大腿前侧有牵拉感,保持30秒,2组。
竖脊肌的伸展:臀部坐在脚上不能离开,双手尽量往前够,保持30秒,进行2组。
臀大肌的训练:趴在瑜伽垫上,膝盖伸直,先收缩屁股,然后直腿后伸,进行10-15个一组,3组。可以加弹力带,沙袋等增加抗阻。
贝壳运动:贝壳运动可以很好的刺激臀大肌和臀中肌,保持骨盆不要旋转,只进行膝关节的打开。每组10-15个,3组。
腹直肌的训练:卷腹训练,收下颌,双手放在胸前,腹直肌收缩将上半身抬起直到肩胛骨完全离开地面即可,进行10-15个,2-3组
猫式运动:感受脊柱的阶段性活动,吸气时背部弓起,呼气时反弓,进行20个一组,3组,以促进脊柱的灵活性。
5、腰部骨盆力量增强,增强腰椎各个方向上的稳定性。
在进行平板支撑等桥式练习时,保持身体的挺直,保持30秒到1分钟,进行2组。
臀桥训练:脚和肩部支撑,抬起臀部,收缩臀肌。
平板支撑:躯干平直,不能弯腰驼背和蹋腰。
侧桥支撑:保持身体一条直线,头部正直
6、整体功能恢复:
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产后早期可以进行温和的有氧训练,如散步,快走等,在身体逐渐适应和加强之后,可以进行一些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的练习。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睡眠,心理,促进激素的平衡,从而缓解腰痛带来的紧张不适感。
7、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和姿势
妈妈们觉得产后要“坐月子”,其实坐月子并不是躺在床上不动丁国琳,从观念上,我们就要改变,从低强度温和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难度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带孩子的时候,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做动作时减少弯腰,而是以下蹲,屈髋来完成。
好的,你学会了吗通灵游戏?如果你学会了欢迎点赞鼓励,据说学习+分享是最好的知识传播的途径呢!
如果您还有更多问题可以扫描下图二维码联系我科盆底治疗医师,更多问题直接询问。
龙岩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简介
现代医学有4个家族成员,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其中康复医学的职能是让患者“虽病不残、虽残不废”。
在现代生活节奏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出现“亚健康”状态,近年来逐渐对康复医学越来越重视。
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近50%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其中很大的部分为各器官衰退,尤其是颈肩腰膝关节退化,诱发关节疼痛,马翠霞近1/3的老年人长期活动受限第三重人格,14.1%城市老年人生活起居不能自理。
虽然康复医学同时是一个二级临床医学学科,但与其他临床学科不同,更关注病人“活动与参与的功能”,以获得独立能力,减少对家人和社会的依赖。康复医学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单纯地练角度、练力量、做理疗、做按摩,其适用人群也不仅限于脑卒中立海大附中,它几乎涵盖了骨科、神经内外科、心脏内外科等各个临床科室。如对于有胃、子宫等内脏下垂的患者,康复体操便是有效办法,而产科纠正胎位、锻炼腹部肌肉可帮助分娩,甚至年轻妈妈所关注的产后体形恢复问题,都属于康复医学范畴。
龙岩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在原针灸理疗科基础上,引进现代康复专业人才,形成以传统针灸按摩和现代康复医学并重的综合性科室,中西结合,目前科室主要业务范围:
一、传统颈肩腰膝痛方面:应用针灸、小针刀、岐黄轩卢氏针法、推拿整脊、董氏奇穴、雷火灸等传统疗法,结合国际先进的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疼痛治疗系统和高、中、低频干涉波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及磁疗、短波等现代康复设施,对颈椎病、颈性眩晕。枕神经痛、颈源性性头痛、肩周炎、颈、腰椎间间盘突出症、轻重度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等
二、亚健康及面瘫方面:周围性面瘫以及运用董氏奇穴排寒针法调理改善各种寒湿瘀血体制,调理亚健康状态。
三、产后腰痛、盆底康复及中风康复方面:运用现代先进仪器结合传统中医开展产后腰痛、盆底康复,重塑产后辣妈形象。
中风偏瘫采用现代PT、OT、 ST,物理作业、言语等专业化现代康复,让中风患者达到“虽病不残、虽残不废” ,重回正常生活程瑶瑶。
专家推介
邱晓虎主任医师自1998年由我国针刀医学创始人朱汉章教授亲自授课学习了针刀技术后,又多次得到北京、南京针刀名家王全贵、施晓阳、柳百智等教授的亲传,并参加著名解剖和针刀专家李义凯教授主持的完整尸体解剖与针刀临床研修班,使针刀适应症的选择和治疗点的定位及操作更加精准,从而使疗效更加显著而稳定。近年来,被推选为福建省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龙岩市针刀分会副会长,被评定为“龙岩市名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