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宝儿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乡村爱情4全集下载亚布力论坛演讲:景德镇,一座讲好中国故事的城市-独好传播

亚布力论坛演讲:景德镇,一座讲好中国故事的城市-独好传播王治单
独好传播视频制作/营销策划/广告传媒/全媒体运营
黄细嘉
首届省情研究首席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情教育专家、省社会科学优秀普及专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家库专家,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旅游学刊》编委,现任南昌大学江西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

景德镇民窑遗址博物馆
要讲景德镇,其实挺难的,由于1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她的故事特别多,我真的不知道从哪里讲起;因为1000多年一直被人景仰,人们对她的评价也特别高,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定调才好,论坛的组织者明确告诉我不要一味赞美,否则接下来的对话嘉宾就不好说啥了;毕竟1000多年有“行于九域,施及外洋”的辉煌,景德镇瓷器也确实走得太远,我还真的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个角落没有她的身影。

“行于九域周易天地,施及外洋”的景德镇瓷器




一座与世界对话千年的小镇
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这一点大家肯定是没有异议的,这也不是我们有意的拔高;景德镇对世人的影响,在世界的地位,古往今来,都是通过瓷器开始和实现的,这一点也是客观的历史;景德镇是汇天下良工之精华,集天下民窑之大成的“千年瓷都”和“世界瓷都”,千年以来她以单一陶瓷产品立世,在全球独一无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新平冶陶,姜柔始于汉世。”考察景德镇陶瓷历史,可以说其陶瓷业态,肇始于汉世,发展于隋唐五代,成名于两宋,繁荣于元朝乳聊吧,鼎盛于明清时期,衰落于清末民初,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于现当代。绵延近2000年窑火不绝,这在世界制造业史上堪称奇迹、亦是造物史上的壮举,是世界文明史的辉煌篇章,是中国对于人类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乃至文化建设的不朽贡献。

无论是大汉时期的新平镇、亦是隋唐时期的昌南镇、还是两宋以来的景德镇伽优,自古以来,她均以镇为名,至今还叫景德镇,只不过叫作景德镇市喋血情路。但就是这座既不是通都大邑的小镇,也不是闹市巨埠的小城,而且她还是个地处偏远、关山阻隔的封闭地方,却是一座与世界对话千年的城市第七个读者。他与世界对话的资本是什么呢?全有赖于一种造物,这造物就是陶瓷或瓷器。

这样一座小镇,为中国和世界,创造了无数美轮美奂的瓷器,造就了生生不息的人间神话,成就了多少社会梦想和人生传奇。这里有一些材料或历史记载可以说明我是如此爱你。据史载,宋代以来,景德镇即“村村窑火,户户陶埏”。明代的缪宗周《兀然亭》说景德镇“陶舍重重依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整个的昌江两岸都是陶窑作坊,整个昌江里都是运送瓷器或制瓷原料的舟船。宋应星所著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的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大家都知道吧,其中的《陶埏》中就说景德镇瓷器:“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同样是明代的王世懋在《二酉委谭摘录》中说:景德镇所产瓷器“其名繁复,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冲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梦幻四驱车。” 当时景德镇生产的火热程度之高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清·凌汝锦《昌江杂咏》云:“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声雷。”清·龚鉽《景德镇陶歌》说:“寻常工作经千指,物力艰难哪得知荒木毬菜。”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告诉我们,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说的就是景德镇瓷器在中国到处都有,而且运输到国外。

尤其是在清代有一个叫朗费罗的美国人,他写了《景德镇神游》,这里面写得很有意思,“偶作飞鸟来此地,景德镇上望无余;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苍黄光彩凝画笔,朵朵化去作红云。”可见当时生产的场景、场面之热闹、之热烈,说明她确实是一座在全力生产瓷器的城市,应该说是一座工业化的城市,也许景德镇就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工业化的城市。

景德镇窑火景德镇瓷器,走过五大洲,七大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不自胜的器物;景德镇瓷器,迈过万里无垠的沙漠,越过浩瀚无边的大海,走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在欧洲,景德镇瓷器,成为皇宫的珍品,成为上流社会珍爱的奇物,成为人们身份尊卑的象征。尤其在英国玛丽二世女王的影响下,17-18世纪的英国社会,从上到下都卷入中国瓷器热:贵族在家里建造瓷屋金蜘蛛轴承网,皇室在宫廷建造瓷宫。此风席卷整个欧罗巴,在一些欧洲宫廷里面,纷纷造出所谓的“瓷屋”,摆设很多精美的中国瓷器(尤其是景德镇瓷器),在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他们的皇宫都曾经这么干过。

余二妹的瓷宫
比如,1670年,法国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修建了一座瓷宫,重金收购景德镇生产的青花和五彩瓷;1717年,德国萨克森公国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与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达成以600名御林军与对方交换127件中国瓷器的交易;1740-1786年在位的德国普鲁士王国腓特烈二世,在其无忧宫内陈列着以景德镇青花瓷为代表的各种中国瓷器;奥地利皇宫内也有不少用中国元素命名的大厅,其中的中国瓷器厅是受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莎(1740-1780年在位)之命,由法国艺术家让·比埃尔设计的。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部落,景德镇所产瓷器,还具有诸如硬通货的功能,可作为婚嫁的彩礼和赎身的信物等。

李希霍芬(1833-1905)
尤其在19世纪一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1833-1905)来景德镇考察,1869年他将景德镇生产的瓷土,就是高岭那座山出产的瓷土,命名为“kaolin”,让景德镇市浮梁县高岭山出产的高岭土,成为瓷土的代名词。奠定了高岭、浮梁、景德镇在瓷土、瓷业、瓷都方面的正源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国家先后有三四百件(套)景德镇生产的瓷器作为国礼瓷赠送给各国元首和要人。

自唐五代景德镇青瓷、白瓷达到相当水准后,一些伊斯兰国家首先开始模仿景德镇瓷器;其后东亚的朝鲜和日本,西亚、欧洲均走上学习景德镇制瓷技艺的漫漫长路,一路多有收获和创新吉增·佩玛。尤其是法国传教士殷宏绪分别于1698和1721年对景德镇进行了两次详细的考察调研,逐步弄清了景德镇制瓷的许多秘密,并将景德镇链锁式陶瓷生产线(制作工艺)第一次完整的介绍给欧洲,描绘得非常详尽。1769年,韦奇伍德通过阅读殷弘绪的描述,在英国斯塔福德建立了欧洲第一条完整的贯彻工厂制度,并全面实行劳动分工的瓷器生产线,欧洲正式出现了第一条以景德镇工艺为参照对象的瓷器生产线。也正因为如此,欧洲的瓷器才开始赶上我们中国的瓷器。

大英博物馆藏元代青花龙纹大瓶
景德镇的瓷器远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御窑厂不同时期生产的精美瓷器,被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成为无价之宝。
很有意思的是,大写China是中国,小写china就是瓷器,在英语语系的国家中,两者是同一的,我们也不清楚西方到底是通过瓷器认识中国,还是通过中国认识瓷器,才有了两者的互通地狱最深处。尽管有说法China来自于景德镇的前身“昌南”镇的音译,我们对此未能作深入的考证,不足为凭,加上景德镇瓷器变得精美和大量外销的时间,主要还是宋元以后,但那时其产地已不叫昌南镇,而是景德镇了雷武九天。确实,如果仅凭这样的推断,就认为China来源于昌南的读音,我觉得失之严格的科学考证,未免武断,问题还不是很清晰,不足为凭。乡村爱情4全集下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西方对于瓷器的认知邱佩宁,更多的是来源于景德镇,这是不可撼动的事实。

于是这里面就存在两种逻辑关系,一是景德镇(昌南)—瓷器—中国,二是中国—瓷器—景德镇(昌南)。 即以瓷器为媒是不变的,而瓷器的代表产地和来源地是景德镇,这又是铁的事实。所以说景德镇是与世界对话千年的城市。




一座将生计、生产、生活、生命、生态融为一体的“世界瓷都”
景德镇这座城市,人们的生计来源于瓷器;人们的生活依靠瓷器;人们的生产活动围绕瓷器;人们的生命价值被融入瓷器;而且景德镇的生态,就是为瓷器而生的,因为这里有瓷土、有瓷石,这里漫山遍野生长着的是烧制陶瓷的柴窑所需要的松木等,这里还有方便的昌江水运通道,使得原料很顺利的得到接驳索尔图,瓷器可以不断的输往各地,所以“五生”一体,是景德镇的重要表现。

但为什么说景德镇是一座可以亲近陶瓷的“世界瓷都”呢?是因为它拥有两千年的治陶史,一千年的官窑史,六百年的御窑史。
说景德镇是瓷都,还在于她生产的瓷器成为世人追捧的器物,历史上远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几乎走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据不完全估算,景德镇行销外洋的瓷器总数当在3亿件以上。
说景德镇是瓷都,还在于她成就了世界陶瓷技艺的高峰,历史上主要陶瓷生产国和现在陶瓷大国都曾经借鉴和学习过她的制瓷工艺。

景德镇瓷乐表演
说景德镇是瓷都,还在于她以陶瓷立市、以陶瓷兴市、以陶瓷荣市,即以陶瓷入世又以陶瓷出世,是一个因陶瓷而繁荣千年的唯一城市。
说景德镇是世界瓷都,还因为自古以来,世界主要产瓷国的人们,都有到景德镇来学习制瓷技艺的经历。至今还有一个“景漂”的现象,常有三万多“景漂”在景德镇寻找自己的梦想,寻找自己的生命价值,据2017年4月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公布的数据,活跃的“景漂”数量有三万人,其中有1200多名外国人。

明·宋应星在其《天工开物》中还说,当时中国几大陶瓷产地所产白瓷,“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并明确告诉我们“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景德镇产瓷数量无地能比,质量堪称一流。史料记载,明代最盛时期,官窑有58座环尾狐猴,民窑900余座,瓷工10万余众。清·郑廷桂:“九域瓷商上镇来,牙行花色照单开;要知至实通洋外,国使安南答贡回。”清·沈嘉征《民窑行》诗云:“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其中“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瓷都盛况可见一斑。清·唐英《陶人心语》自序:“其人居之稠密,商贾之喧阗,市井之错综,物类之荟萃,几与通都大邑。”清·龚鉽《景德镇陶歌》:“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廿里长街半窑户,赢他随路唤都昌。”“绝妙花瓷动四方”是只有“业陶都会”的景德镇才有的影响力。1965年大文豪郭沫若来景德镇考察时留下一首诗:“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宋代以来传信誉,神州而外有均输;贵逾珍宝明逾镜,画比荆关字比苏;技术革新精益进,前驱不断再前驱。”其中“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这个可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这既给景德镇定了个调,也给景德镇定了个位,这也许是最有权威的说辞平利天气预报。




一座文旅融合的无景点旅游(全域旅游)城市
说实话,景德镇是一座具“恒与变”对立统一特征的城市。所谓恒,就是恒古不变的“千年小镇”和“世界瓷都”神田留美,就是千百年来靠单一的陶瓷手工业(工业)立世的城市。同时它的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数量,和历史上最盛时相比,其实变化也是很小的。这点很有意思。
历史上沿河建窑、因窑成市,形成“陶阳十三里”“廿里长街半窑户”的街市格局,而今天景德镇市的建城区规模,如果仅算其长度,大概也就20-30里,变化不大。

明朝嘉靖时景德镇从事瓷业的人数已达十万余人,城市总人口即使只乘以3,那时候也有30万人口。及至清朝光绪年间,“当地政府估计人口为一百万,…其中四分之三为生活水平低下的坯房及窑厂雇工”。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建立的十大国营瓷厂,拥有职工10多万人,也是职工数,乘以3,也是30多万人口。2017年景德镇市域总人口约165万,其中昌江和珠山两个中心城区人口也只有44万,说明城市人口与历史最盛时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这就有点像现在的工业园区,由于不宜居,所以周边的房地产很难兴旺,即使有所拓展,也只是满足劳工及其家庭的基本居住需要。景德镇自古就有点像是一个陶瓷工业园区,人们在这里生活,主要是为了讨个生计,否则是不会来此定居的。

但有一个形势是在变化的,这就是人居环境,说实在话,你们看古代景德镇,其实是不太适宜人居的,所以有钱人、当官者不会选择在景德镇定居。景德镇为他人、他地、他国创造了生活的必需品和艺术品(奢侈品),改善和美化了他人的生活,但她自身其实是不太适宜生活的,这就是景德镇为什么匠人多、艺人多,但达官贵人和富商巨贾少的根本原因,甚至那些古代的文人骚客也很少光顾景德镇。主要是这“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德镇,“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声雷。” 其实并没有下大雨但还是像在打雷一样。常常是“万杵之声殷地,火光冲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还有“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这还是宜居的环境吗?谁受得了?只有那些为了生计的苦工受得了,只有那些为了生活的窑工受得了。那时的景德镇,因为瓷器生产而成为一个不太宜居的城市,想想这样的城市,所以我讲,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污染的城市也许就是景德镇。

山水生态之城,陶瓷文化之城
今天,由于技术的进步、工艺的改进、窑炉的改善,景德镇虽然还在制瓷,但其瓷业生产逐步绿色化和洁净化,古代那种污染严重的情况已得到彻底改变。景德镇早已成为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生态之城,陶瓷文化之城。
有人说,景德镇太小太偏,其实这是她恒久不变的选择和价值取向,千百年来,她就是一个小镇,一座小城,至今她的名字还叫景德镇市打破碗花花。
有人说,景德镇太老太旧,其实这是她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千百年来,她专注做一件事:制瓷,她专门成就一样东西:瓷器。
有人说,景德镇太乱太杂,其实这是她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千百年来,她只为瓷艺而活、为瓷魂而守,其他都不是她关注的裂土美利坚,有谁见过艺术也能整齐划一?所以她乱一点,这是艺术家的风采,这是艺术之城的特质。
有人说,景德镇太土太板,其实这是她对技艺的守望和回归,千百年来,她就是在这七十二道工序中淘洗掉尘埃和杂质,不土何来这“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风姿。
正因为如此,她才有与世界对话的资本,才有与世界交流的底气,才有将自己展示给世界的底蕴,她才能成为文旅融合的无景点旅游城市。

说景德镇是无景点旅游城市,一是因为景德镇散处并保留着生产、销售,以及供应原料、燃料的陶瓷古窑址、古作坊、古街巷、古店铺、古码头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可以赏瓷、制瓷、购瓷,体验千年陶瓷文化;二是我查阅了景德镇的旅游景点,发现网上推介的景德镇景点一共520个,而且每个景点都有电话、地址和营业时间,不会是假的。无景点其实就是处处都是景点。

景德镇是一个家家有瓷器、人人谈瓷艺、户户有瓷人、街街有瓷馆、村村有瓷窑的城市;景德镇是古窑遗址分布最广、陶艺工作坊最多的一座露天陶瓷博物馆和艺术馆;景德镇是博物馆、陶瓷馆、美术馆、艺术馆、民俗馆、古窑纪念馆等最多的陶瓷历史与艺术之城。其实,景德镇是江西最具海外魅力的旅游城市,江西201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8.9万人次;而景德镇就接待了43万多人次,占了28%,四分之一还要多。所以,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景德镇就是一个文旅融合的无景点(全域旅游)城市。

编辑:曲直
出品:江西风景独好传播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0791-83859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