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没有同类 顺丰与同类差异很大-识时务者为俊杰
其实,京东物流与所有的快递公司的差别远远大于顺丰与其它快递公司。
虎嗅2018/05/21 10:45浏览 3.4W字体:宋
快递服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快件揽收、快件中转、干线运输和快件派送。把它们比喻成“四节甘蔗”,顺丰采取自营模式从头啃到尾。其它快递公司采取“自营+加盟”模式吴素素,自己啃中间两节——“快件中转”和“干线运输”两节,头上的“快件揽收”和尾巴上的“快件派送”让加盟商去啃。
根据“自营”还是“自营+加盟”,民营快递公司的分野泾渭分明:顺丰、非顺丰。
按照上述标准,采取自营模式的京东物流似乎与顺丰同出一门。其实,京东物流与所有的快递公司的差别远远大于顺丰与其它快递公司。“非顺丰”公司份额扩张
2017年,顺丰业务量达30.5亿件,同比增长18.3%,但市场份额却下降0.5个百分点至7.6%。也就是说,“自营+加盟”模式的市场份额超过92%且在缓慢上升。
中通保住了“王座”,2017年业务量达62.2亿件,市场份额为15.5%,较2016年高0.9个百分点。曾经距离中通仅一步之遥的圆通,尽管2017年业务量净增6亿单,市场份额却降至12.6%,与中通的距离拉大了。
2017年,韵达、百世的表现可谓“如狼似虎”,业务量分别净增14.8亿和15.7亿,增幅分别为45.6%和71.4%。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用户需求也总是千差万别铁血遂明。快递贵重物品或重要合同/证件时,用户最在意的是安全、快捷,对价格不敏感。自营模式起点高、服务品质有保障,对高端需求来讲,顺丰曾经是无可替代的选择,但没有人买两提卫生纸还要用顺丰半日达。
顺丰市份额下降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电商向纵深发展,从低线城市获得大量网购订单,顺丰显然不是首选;
二是采取“自营+加盟”快递公司中的佼佼者已成为巨头并纷纷登陆资本市场,管理水准及人才、技术、资金实力日新月异,承揽高端订单的条件已经成熟,开始分流顺丰的传统客户。“吃甘蔗”的姿势不一样
顺丰业务量排在“三通一达”之后,2017年又被百世快递超过,但顺丰的营收、净利润却远超同行。为简明起见,本文仅以申通、圆通为样本与顺丰进行对照。
2017年,顺丰、申通、圆通快递业务量分别为30.5亿件、39亿件和50.6亿件。这一年,顺丰营收710.9亿元,申通、圆通分别为126.6亿和199.8亿。可以看到,申通、圆通营收加起来不到到顺丰的一半。
2017年,顺丰单票快递业务收入23元,圆通、申通分别为3.84元和2.48元。悬殊差距由两方面的原因导致:首先是模式不同,顺丰把四个环节的收入统统据为己有。
顺丰收费也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4年,顺丰单票收入为23.6元,比行业平均值高60%;2017年,顺丰单票收入降了五毛钱,而行业均价仅2.48元,顺丰比行业平值高87.8%。
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顺丰的策略显然是先收入再保份额。但这也是出于无奈,2017年扣非净利润率仅为5.2%,如果拿优质服务去打价格战必然陷入巨亏。
假如没有上市,顺丰或许有其它的选择。顺丰赚的是辛苦钱
顺丰收费那么高,净利润率那么薄,钱都到哪里去了?
顺丰收费比行业平均价格高80%,但毛利润率未见有多高。2015年,顺丰毛利润率为22%,比申通、圆通分别高5个百分点和9个百分点。
2017年,申通与顺丰的差距缩小到2个百分点。圆通毛利润率只有11%,营收增速亦明显低于申通和顺丰撺掇的拼音。
顺丰营收成本主要包括外包、薪酬、运输成本、办公及租赁、物料、折旧及摊销等。2017年,这六项支出累计起来占营收的77.8%。
其中外包成本279亿、营收的39%;薪酬支出100.7亿、占营收的14%;这两项成本合计高达380亿、占营收的53%,主要都是人力成本。
2017年顺丰27.4亿折旧及摊销是“不变成本”老公不卸任,不管有没有生意都要发生,而380亿人力成本是“可变成本”。与不变成本对应的是生产资料消耗、与可变成本对应的是劳动力消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中,生产资料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的比例称为“资本有机构成”。
假如一架波音飞机每年折旧、维护成本为1个亿,机组成员年薪1000万,这架飞机所提供航空服务的资本有机构成即为10 : 1。通俗地讲,就是10万年薪雇个人玩价值1000万的机器(假设折旧期为10年)。所以尽管民航从业者工资水平较高,但民航却是资本密集型行业。
按照2017年的数据,顺丰资本有机构成为1 : 14,与民航相差一百多倍。尽管顺丰有数十架飞机、数万台机动车、上百万平米仓储设施,但与其它快递公司一样,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赚的都是辛苦钱。
纯正的互联网公司资本有机构成也相当低,但那是智力密集型企业。类似的还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设计师事务所。张兆艺顶尖投资机构如高盛,属于资本密集加智力密集。
绝大多数服务业都属劳动密集型,社会对它们的需求是海量的。
但有一点要记住:劳动密集型企业估值不高,最牛的快递公司也不例外。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UPS,市盈率、市销率分别为30倍和1.4倍。联邦快递市盈率、市销率分别只有22.5倍和1.02倍。
顺丰市盈率、市销率分别为43倍和2.9倍缭绕擎苍,考虑到“高成长性”(其实营收增速只有23.7%)和A股投资者的“慷慨”,当前略高于2000亿的市值基本合理。京东物流不是快递公司
2016年11月,京东物流对第三方卖家全面开放;2017年4月,京东物流宣布独立运营;
2017年中,刘强东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未来快递就两家,就是顺丰和京东!”
2018年1月,虎嗅一篇文章曾预言《京东顺丰必有一战》。
2018年2月14日,京东物流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25亿美元,投后估值超过130亿美元。
2018年5月,刘强东改口称“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对手。”
或许有旁观者觉得刘强东出尔反尔,等着看京东、顺丰“互掐”的热闹。“互掐”是少不了的,但刘强东说得没错——“其它的要不就是快递公司,要不就是仓储公司,要不就是快运公司。”
许多人认为京东物流与顺丰都采用的都是直营模式,两者的差别只在体量上。其实京东物流与所有快递公司、仓储公司、快运公司有根本性的不同。京东物流本质上是一家贸易公司。
上文讲快递业务有“四节甘蔗”:快件揽收、快件中转、干线运输和快件派送。京东为第三方配送没有“揽收”之说,一律要卖家把商品发至京东仓库。
2017年,顺丰快递业务收入706亿,运营着136座仓库,总面积近140万平米。套用零售业概念,顺丰仓储设施的“坪效”是5万元/平米。同期京东物流收入259亿(取京东的覆约费用,有一定误差),78个城市运营的486座仓库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米,“坪效”0.26万元/平米,约为顺丰的1/20。
尽管不可能像丰田那样实现“零库存”,但以尽可能少的仓储面积,实现尽可能多的营收无疑是所有快递企业的努力方向。
谷歌有一个著名的理念:“用户在首页上花费的时间越短越好”,快递公司的价值观则应当是“商品在我们手里的时间越短越好”。
2017年末,京东存货账面值达417亿元,存货周转天数超过45天!
据悉,京东物流未来还准备将仓储面积扩大到5000万平米。
京东物流大建特建仓库原因有二个:
第一是以储代运,提高配送时效性。顺丰的法宝是“天网”——主要由57架全货机+散航构成。日均3400个班资、发货量3040吨,占全国航空货运总量的23% ,2017年,顺丰总业务量30.5亿票,其中7.6亿票经由空运,占比约25%。京东没有“天网”,就拼命建仓库,把商品囤到用户家门口。严格来讲这不叫快递而是“落地陪”。
“211限时达”可在当天完成上午11点前下的订单;“极速达”可以2小时内完成商品配送,支撑此类服务的必然是前置仓库、不可能是“天网”。#将来用户一下单,送货小哥就跨上电动车,要多快有多快#
第二是“网罗”第三方卖家并占用它们的资金。京东存货账面值惊人,但应付账款更惊人。2017年末,应付账款高在743亿。
巨额存货主要是自营业务形成的。货已卖给京东,但还库房里,供应商当然拿不到钱,就算卖了也要再等一段时间。另外,再截流一部分第三方卖家的货款,所以应付账款比存货账面金额还高326亿!
随着5000万平米仓库的陆续建成,“威胁利诱”第三方卖更多地使用京东提供的物流服务。货到了京东仓库,主动权就不属于第三方卖家了—……
此外,京东展开各种金融服务也有了“源头活水”。
快递公司希望商品“快走”,京东物流却盼着“多囤”;仓储公司只向货主收保管费,京东却全额占用货款。所以,京东物流既不是快递公司也不是仓储公司。
京东的设想不错,关键是供应商是否配合,用自己的钱把京东的仓库填满,再向京东借款度日。
更重要的是与数千亿存货相关的财务成本和风险由谁来承担,如货损、滞销。
营收增速已将至30%一线,“5000万平米仓库”是京东放出的“胜负手”。围剿顺丰
坚持直营的顺丰控股,开始以加盟制杀入零担快运市场,顺丰的新对手或许是京东物流、富士康这类跨界企业。
棱镜2018/05/24 10:18浏览 13.4W字体:宋
作者 | 张庆宁
编辑 | 张伯玲
群狼环伺之际,坚持直营的顺丰控股(002352.SZ,下称“顺丰”),开始以加盟制杀入零担快运市场。
5月12日,顺心捷达(下称“顺心”)在广州召开“品牌发布会暨合伙人招募大会”在广州举行。顺心是由顺丰与新邦物流合作的一家以加盟制为主的零担快运机构。
“顺心捷达”在广州召开的“品牌发布会暨合伙人招募大会”现场
所谓零担快运,一般物品的运输重量介于一整车到30kg之间,而快递一般是运送30kg以下的物品。顺丰之所以切入零担快运,与其自身的经营焦虑关系莫大。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快递行业市场增速和行业毛利率已经撞上天花板。在这片红海之中,韵达、百世等竞争对手“如狼似虎”,2017年分别以45.6%和71.4%的业务量增速,抢占市场份额。
顺丰却表现不佳,2017年18.3%的业务量增速不仅低于行业均速,市场份额又下降0.5个百分点。投资者正在用脚投票,最近一年多来,顺丰的总市值蒸发900多亿元。
通过购置飞行航材、投资机场等手段,顺丰正在深挖自己在时效快速方面的护城河,同时切入零担快运等新的业务板块。
而在数十万亿元的中国物流市场中,零担快运的市场规模1.1万亿元,两倍于快递行业。在增速乏力的情况下,顺丰面对这块诱人的蛋糕阚文聪,终于放下了直营的架子。
顺丰的野心不止于此。它还希望在保持快递龙头地位同时,切入快运、冷运、医药、国际、同城、仓储等一系列综合物流领域,摆脱通达系的围追堵截,成长为一家诸如联邦快递、UPS物流这种巨头级的综合物流运营商。
不过,这是一个陌生的战场,顺丰的新对手或许是京东物流、富士康这类跨界企业。终于放下直营的架子
顺丰与新邦的绯闻由来已久。
早在2018年年初,外界有爆料称,顺丰将投资17亿元,收购新邦71%的股份,成立一家新的快运公司顺心。
对此,顺丰官方并未回应腾讯《棱镜》的置评请求。
3月14日,广州工商部门信息显示,顺心正式注册。顺丰泰森(顺丰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间接持有顺心32.35%的股权,上海尚广投资有限公司和万安华创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分别持有37.23%和30.43%的股权。
顺心第一大股东上海尚广投资乱世情劫,系新邦物流的关联公司。简言之,顺心是在新邦旧有网络上搭建起的新公司。
牵手新邦之前,顺丰已经在分食快运这块年产值1.1万亿元的蛋糕。
2015年,这家快递龙头正式入局,2017年快运产品不含税营业收入净额达44.02亿元,同比增长79.93%,排名行业第三。
顺丰年报并未披露这块业务的利润状况,不过,“它的快运产品运营效率不高,一直处于薄利状态。”长期关注顺丰的运联传媒研究中心总监李忠心对腾讯《棱镜》表示。
与顺丰快运业务的薄利相比千歌未央。德邦仅在2018年一季度即实现47亿元的营业收入新房昭之,超出顺丰全年收入3亿元;净利润9.9亿元,同比增长185%。德邦是一直采取直营模式,相当于快运行业中的“顺丰”。2017年报告期内在全国布局网点1万多个,基本实现对全国省、地、区城市的全覆盖,其中乡镇覆盖率达到81%。
“顺丰的快运业务长期与快递并网运行,而快递需要多次中转,真正的快运则中转环节极少,这种运输网络的不匹配,决定着顺丰的快运业务一方面并不经济,一方面又难进一步扩张。”李忠心表示,如想继续在这一市场寻求规模突破,再造一张全国性的快运网络,需要投入上百亿元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顺丰索性直接投资新邦,改造并升级后者现有的快运网络中银e令。”
顺丰耗资1亿,开建宁波最大快递中转站
新邦创始人石浩文原系德邦创业元老之一,2003年带领德邦一批骨干另立山头,创办新邦。不过,新邦此后未能壮大,长期只是活跃在珠三角等区域市场,营业收入常年停滞在10亿元左右。
“眼看着德邦一步步壮大,新邦的收入现在只有对方的1/13,全国网点只有对方的1/10,难免心有不甘。从这个角度来看,它需要顺丰的资金和品牌。”一位熟悉新邦与德邦恩怨的业内人士对腾讯《棱镜》透露。
而今,得到顺丰加持,由新邦升级而来的顺心雄心勃勃。
顺心加盟中心总经理谢光明对外宣布,计划用时两年,新建分拨中心120个、新开通省际直达线路1058个,到2020年实现12000家网点规模,使服务网络纵深覆盖全国。
“这种野心需要百亿级的支持,顺丰至少要拿出30多亿元一等弃妃。”一位接近顺丰的人士告诉腾讯《棱镜》,相对顺丰耗资百亿元再造一张快运网,投资顺心是经济的潞城吧,而加盟制,无疑是在快运市场“攻城略地”的最快方式。
不过,按照顺心两年通达全国的目标,还需要货量支持,而且必然要通过价格换市场,那么顺心就将在低价运力市场与安能、百世竞争,后者都是通过加盟制在快运市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运联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零担快运30强排行榜》显示,德邦2017年快运业务实现收入130亿元,约等于排名后三位的安能、顺丰和百世的营业收入之和,排名第18位的新邦仅录得9.2亿元。
“顺心的加盟制决定了,它希望在网点和营收规模上对标德邦,但德邦的快运收入主要来源于高端市场。因此,顺心的对手应该是安能和百世这些同样依靠加盟制、低价走量崛起的公司。”上述资深快运行业人士分析,诸如百世,已经在去年搭建起全国快运网络,“顺心尚处于搭建网络的投入阶段,而且还将在货源和价格上,面临对手的直接挤压。”
多位券商分析师对腾讯《棱镜》表示,顺心未来两年带给顺丰的,无疑是大量投资消耗,而且还可能承受加盟制低价服务衍生的潜在品牌伤害。即便如此,顺丰依旧需要这张快运网络带来的想象空间。
“顺心暂时不会并入顺丰的上市公司报表。等到业务成熟,不排除并表可能性,支撑起顺丰的估值。”上述券商分析师还认为,顺丰的估值已经撞上天花板。通达系京东的围追堵截
可以说,顺心成立的背后,是顺丰面临通达系京东围追堵截,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2017年1月18日,顺丰借壳“鼎泰新材”登陆A股,掀起一场资本狂欢。2017年一季度,顺丰股价摸高73.34元。按照2017年每股1.12元的盈利,这一价格近乎70倍的市盈率。
自此,顺丰股价持续走低,总市值从最高时的3090亿元,跌至2018年5月22日收盘的2147亿元,一举跌去2.16个圆通的市值。
即便如此,顺丰目前45倍的市盈率,不仅冠绝A股快递公司,而且领先于联邦快递、UPS等一系列市盈率不足20倍的全球快递巨头。
以UPS为例杨友林,该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658.72美元,相当于顺丰的5.9倍;净利润49.1亿美元,相当于顺丰的6.54;每股收益5.64美元,相当于顺丰的32倍。不过,UPS的市盈率仅18.75倍,相当于顺丰的41%。
“顺丰股价之所以维持高位,是因为投资者对其存在映射逻辑。”天风证券分析师姜明对腾讯《棱镜》分析,映射逻辑是指投资者借用海外快递公司的发展经验看好顺丰的未来,“UPS、联邦快递、美国邮政三家公司,占据美国市场份额80%以上。中国投资者默认,我们的快递市场同样即将洗牌,顺丰会凭借重资产和品牌溢价胜出。”
“通达系”等快递公司,都不希望出局,纷纷上市融资、跑马圈地。
2017年报显示,中通保住“老大”位置,2017年业务量62.2亿件,市场份额15.5%,较2016年高出0.9个百分点。韵达、百世的业务量增速惊人,分别净增14.8亿和15.7亿,增幅分别是45.6%和71.4%。
顺丰的表现恰恰相反,2017年业务量同比增长18.3%,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的22%,市场份额下降0.5个百分点,跌至7.6%。顺丰在业务量上过去只是排在“三通一达”之后,来到2017年,它的排名业已被百世超过。
顺丰的业务量过去只是排在“三通一达”之后,来到2017年,其排名还被百世超过。“快递已经是红海,生存本能排在第一位,大家不仅在争夺低价市场,同时还希望抢走一些顺丰的地盘。”一位快递公司高管对腾讯《棱镜》举例,比如通达系中“最不上进”的圆通,现在已有8架飞机投入运营,“圆通想瓜分顺丰在高时效产品上的市场份额。”
圆通货机入驻苏南机场,开通无锡天津航线
此外,就净利润率而言,顺丰目前有下降的趋势。2017年顺丰的净利润率为5.21%,2018年一季度的净利润率下滑至4.8%。
韵达则在挑战顺丰引以为豪的直营模式。
韵达上市时募资39亿元,其中27.5亿元投入到转运中心自动化升级项目和供应链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一朵白蔷薇。目前,韵达的全国枢纽转运中心100%自营,实现对票件分拣、中 转、运输等物流核心环节的绝对控制。由此换来的回报是,韵达2017年的顾客满意度排名仅次于顺丰。
A股市场之外,顺丰还面临京东物流仓配一体化模式的直接对抗。
2018年5月8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解读一季度报时表示,“目前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竞争对手珠算口诀。其它的要不就是快递公司,要不就是仓储公司,要不就是快运公司,只能提供物流服务中的一个类别。相比之下,京东物流覆盖整个物流环节,无论是大件物流、还是中小件物流,从冷藏冷链物流到短距配送O2O物流,从跨境物流到快递异界混沌修神,而且覆盖能力遍及全国。”
2017年4月,京东物流正式独立运作,对外开放运力。彼时,刘强东的说法是,除了邮局体系,民营物流只能是2+1结构—京东和顺丰会成为两大物流巨头。一年时间过去,刘强东之所以不再将顺丰看做对手,正源于京东物流的仓配一体化模式。
尽管2017年同期的营业收入仅相当于顺丰的1/3,但最新数据显示,京东物流在全国78个城市运营的486座仓库总面积,超过1000万平米,而顺丰的仓储总面积仅140万平方米。
运联传媒研究中心总监李忠心解读了京东物流的仓配一体化运营模式,“以京东商城中出售的华为手机为例。京东物流先将整车手机拉到自己的城市仓。用户在网上下单后,京东物流的落地配接力配送。相对顺丰每部手机都要跨城市、多中转的点对点运输,仓配一体化不仅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还能缩短配送时效。”
京东物流还天然拥有电商货源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平台商流信息形成的用户消费画像,合理配置各个城市仓的货品储备。这些依旧是顺丰不具备的优势易解放。“而且,京东物流同样定位高端市场,这都让顺丰有限的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惨烈。”李忠心说。跨界对手与跨界之痛
顺丰原计划拿出50亿元的募集资金,投资物流仓储。不过,该金额后来削减至14亿元。战略再调整背后,是顺丰对一片更大战场的觊觎。
根据顺丰2018年的规划,今年顺丰将通过科技引领、夯实底盘,保障传统快递业务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深入开拓“快运+冷运+医药+国际+同城+仓储新业务”等To B板块,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2017年,各项新业务的收入占比达到13.5%。其中,快运收入占比最高,录得收入44.02亿元,冷运以22.95亿元的收入排名第二,国际业务以20.4亿元的收入排名第三,同城配业务(3.66亿元)尽管排名第四,但较上一年同期增长636.18%。
在新业务的布局方面,顺丰舍得投资下注。
腾讯《棱镜》查询该公司2017年报注意到,该公司针对78.22亿元的资金用途作出增减调整,其中对“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及下一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研发项目”的投资额追加投资额23.29亿元,总投资额34.48亿元,用于“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采购项目”、“中转场建设项目”。
除此之外,顺丰还与国内冷链运输标杆企业夏晖成立合资公司,希望将夏晖To B端大客户服务优势与顺丰To C端的大网资源整合互补,实现顺丰在食品冷链业务增速上的突破。
2018年2月,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的“顺丰机场”正式获批,预计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该项目的计划总投资372.6亿元,顺丰在该项目目前占股46%。
除此之外,顺丰上市后拟用于“航材购置及飞行支持项目”的投资额高达26.86亿元,夯实自身在航空运力上的家底。
“保持在快递业传统优势的同时,顺丰还希望继续借助航运资源的提升,进一步支撑B2B新业务的扩张。否则,投资很难回本。”姜明表示,顺丰对标的是UPS、联邦快递等海外巨头,像它们那样,称雄市场规模远比快递辽阔的中国综合物流领域时空大盗。”
官方数据显示,整个物流产业占据中国GDP的17%,如果GDP按照2017年年83万亿计算,这是14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顺丰依旧只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巨头,”快递专家赵小敏对腾讯《棱镜》分析,快递这一To C的消费领域,只是综合物流当中,最末端的一个环节,市场规模仅5千亿元,同样是顺丰的资源和优势所在。但B2B的物流领域属于工业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顺丰完全陌生的战场。”
就像顺丰创始人王卫所说,“顺丰最大的竞争对手肯定不是来自同行,而是跨界企业。”比如富士康这类长期打磨B2B供应链体系制造业巨头。
少为人知的是,富士康旗下供应链管理平台“准时达”早已独立运作。这是一家可以做到管理数百种配件供应链,并完成上亿部手机在途运输时的成本控制。准时达前后探索用时18年,现在已经对外部企业提供陆运、海运、空运、铁运、仓储等一系列纵跨全球400多个城市的物流服务。
“顺丰虽只是综合物流领域的初学者票证通,但它坚持打造自己的综合物流生态圈。这是王卫(顺丰董事长)的战略规划,在顺丰发展过程中贯彻得很坚决。”天风证券分析师姜明同时表示马氏温灸法,顺丰正在拓展的新板块非常多,如何平衡这些板块,不走弯路,这是顺丰突围过程中的一大痛点。